但是受技术落后和投资不足制约,这些地区的开发未来会遇到诸多困难。
为确保该井的顺利完工,压裂队首先积极与工具方衔接沟通,制定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对措施;其次召开班组长和技术人员会议,共同学习施工设计,了解井的施工工艺、施工规模及井的大致情况,同时划分现场岗位区域,责任到人。在施工现场,该队施工无缝衔接,每段喷砂射孔均一次性成功,施工压力30多兆帕。
该公司压裂首席专家张会师介绍。近日,由华北石油工程井下作业分公司203压裂队施工的DPS-105井顺利完工,该井首次采用裸眼封隔器+连续油管带底封拖动管柱分段压裂新工艺施工,该井工艺技术在国内首次成功运用,累计泵注压裂液2991立方米,砂量345立方米,液氮量166.6立方米对此,项目部展开攻关。他们利用远程监控,对单井进行监控,当发现油井回压下降0.4兆帕时,立即巡检相关管道。以前管道巡检周期要30天,管道穿孔后不易被及时发现。
塔河项目部服务的区块地处新疆荒漠戈壁的盐碱地域,面积800多平方千米,各类管道总长1800千米,所采稠油高含硫化氢,管道腐蚀严重。技术人员创新思维,先后在生产现场组织100多次试验,收集1000多个相关数据和资料,摸索出管线穿孔、刺漏与温度和压力变化的关系,找到了快速发现穿孔、刺漏的秘诀。这是自2006年中国石油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制度以来,连续第十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中国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喻宝才出席发布会并致辞。将继续秉承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更加注重资源与环境、规模与结构、速度与质量效益的统一,使自身有能力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既是经济组织也是社会组织,必须在追求自身发展目标的同时,对利益相关者和社会负责,实现员工价值、企业利益、社会效益的协调一致。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扶贫开发部署,坚持输血储血造血相结合,突出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坚决打好扶贫脱贫攻坚战。
中国石油社会责任报告体系由主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国别(地区)社会责任报告和社会责任专题报告组成。报告遵从客观、规范、诚信、透明和实质性的原则,立足于可持续的能源供应、负责任的生产运营、重人本的员工发展、促民生的社会贡献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国石油的责任理念和2015年履责情况,实质性进一步增强,框架结构和信息披露进一步规范。
他表示,十年来,中国石油充分利用社会责任报告这一载体,不断增进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交流,社会责任理念认识不断升级、目标方向更加明确、管理持续完善、履责行动更为坚实有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密不可分,我们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满足社会需求和迎接共同挑战中寻找机遇、谋求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实现稳定增长,推动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创造与利益相关方的共享价值。近年来,中国石油确立了做最具财富创造力、最具品牌影响力和最具社会感召力的优秀企业公民理念和目标,颁布了《中国石油履行社会责任指引》,编发了《中国石油优秀社会责任实践案例集》,开通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播窗口,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在实践中持续改善利益相关方参与效果。报告客观披露了公司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的扶贫开发工作情况,同时向社会传递出中国石油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新贡献的声音和决心。
中国石油集团总经理助理李鹭光主持会议。我们将坚持稳健发展方针,大力实施资源、市场、国际化和创新战略,持续推进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为推动能源革命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贡献。报告新增能源与未来和科技与管理创新等章节,对气候变化等全球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重大议题做出重点回应。公司认真分析研判形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目标,及时做出重塑良好形象、推进稳健发展的重大部署,突出发展油气主业,破解改革攻坚难题,妥善应对风险挑战,正在由注重规模速度的粗放发展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稳健发展转变。
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石油努力推进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贡献的有机结合,以更具财富创造力、更具品牌影响力和更具社会感召力的企业公民视野,着力发现并满足社会需求,努力追求经济、环境和社会责任的可持续。同时,发布的《中国石油扶贫开发(2006-2015)企业社会责任专题报告》,是中国石油发布的首个公益类专题报告。
扶贫开发专题报告是继《西气东输(2002-2013))企业社会责任专题报告》后中国石油发布的第二份专题报告。4月27日,中国石油召开以行稳致远、共享发展为主题的2015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
社会责任报告不仅是中国石油披露履责业绩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公司深化理念认识、提升责任管理和加强利益相关方沟通的抓手。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王宜林在报告中指出,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公司面对困难挑战砥砺前行的一年(3)更强劲的页岩气和致密油增长。美国到2021年达到整体能源的自给自足,到2030年达到石油的自给自足。收入和人口是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2)更快速的向低碳世界转型。
同一时期,全球GDP预计将增长一倍以上,而中国和印度将一起贡献一半的全球GDP增量。戴思攀解释道,世界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这从人们消费能源的类型和方式中可见一斑。
超过一半的全球能源消费增量将被用于发电,此部分增量主要来自那些大部分人口缺乏足够电力供应的地区。随着中国能源结构的持续演变,中国的单位产值能耗将下降46%。
尽管目前全球能源市场疲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将需要更多的能源以支持更活跃的社会经济活动,未来二十年及以后能源需求仍将持续增长。需求驱动因素戴思攀认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将需要更多的能源以支持更活跃的社会经济活动。
包括生物燃料在内的可再生能源预计年增速将达到6.6%左右,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从目前的3%增至2035年的9%。非化石燃料的增长预计将超过去年《展望》的预期。由于中国经济正在朝着更加可持续的增长模式不断改革,中国的能源需求增长将大幅放缓,从而将严重抑制全球煤炭的需求其增速将不及过去20年的五分之一。目前闲置的炼油产能加上未来五年计划的新增产能,已经足以满足展望期内原油供应的增长。
到2035年,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不到25%,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最低的占比。2014年到2035年,全球天然气消费的增量,比目前美国和俄罗斯合计的天然气产量还要多。
请前往bp.com.cn/energyoutlook2016下载中文版《展望》或中国专题分析,并查看视频、动画等其他材料。戴德立表示,在石油和天然气价格持续低迷之际,重要的是不仅要适应当前的严峻形势,还要为接下来的一系列挑战做好准备。
能源业是一个长周期行业,我们需要从长远角度来思考我们所处的能源格局将会如何演变。展望期内,中国增加的可再生能源比欧盟和美国的合计总增量还多。
欧佩克的市场份额有望维持在40%左右。发电行业是各类燃料争相竞争的行业。但据预测,碳排放仍将持续增长,这表明有必要采取进一步的政策行动。到2035年,全球石油供应将每日增加近1900万桶,非欧佩克国家的供应将引领增长尤其是美国页岩油。
设定一个有意义的全球碳价格有望成为最有效的机制,该机制将有利于加快向低碳世界转型的步伐。信息速览: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贡献了全球一次能源增长的四分之一,以及全球发电量增长的超过三分之一。
天然气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化石燃料,年增长率为1.8%。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对BP的重要性不言而喻,BP中国区总裁杨恒明强调,BP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领先的行业技术,我们致力于作为中国值得信赖的能源合作伙伴,支持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正开始向低碳能源系统转型,去年12月在巴黎召开的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标志着这个征途的重要一步。尽管如此,为实现国际碳排放的限制目标,仍有必要采取进一步的政策行动。
文章发布:2025-04-05 07:09:55
本文链接: http://hs1yq.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shz/747.html
评论列表
气体裂解炉采用中国石化自有CBL裂解技术,具有规模最大、气液通吃、双炉膛构造、技术环保四大创新亮点
索嘎